【論壇】香港:被冷落的 STS 場域

召集人:吳易叡(國立成功大學全校不分系 副教授)
主持人:吳易叡
與談人:楊子樵(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助理教授)、岑學敏(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助理教授)、蔡令儀(駿琳大直中醫診所 醫師)

從十九世紀末開始,香港成為東亞傳染病學知識和公共衛生實踐最重要的實踐場域,不僅因其為多種傳染疾病的爆發地,更因其位於多個帝國殖民擴張前沿的交界。比如1894年,香港成為腺鼠疫病原體發現的地點;2003年SARS爆發,其病原體冠狀病毒也在香港完成基因圖譜定位。然而,雖然香港在過去超過一世紀東亞醫學及科技發展中經常扮演關鍵角色,其在科學史以及科技與社會研究中的位置卻甚少被著墨。科學史學者Audra Wolfe在專書Freedom’s Laboratory中,生動地描繪了五零年代香港生物課堂上學生仔細解剖蚯蚓的場景,視察課堂的美國動物學者Arnold Grobman曾經參與曼哈頓計劃,他訝異為何學生解剖刀下的蚯蚓和英國教科書上的圖譜如此不同,學生卻能如實在香港本地動物身上標示出英國品種的身體部位詞彙。Grobman認為這種填鴨式的科學教育相當危險,學生容易暴露在被共產黨思想影響的險境之中。引言雖短,卻足見位於戰後自由思想和社會主義思潮的交界,科學之於香港的意義複雜而多重。本論壇集結醫學史和文化研究學者,從自身研究的經驗出發,探討離台灣區區五百哩,卻長期被遺忘的香港,在科學、技術和醫學上的各種實作,從殖民到後殖民歷史與文化層面上的各種意義,並邀請論壇參與的聽眾共同開發出STS研究的新興脈絡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