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長照的在地視野:從原住民族照顧基礎建設談起
召集人:黃盈豪(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助理教授)
主持人/評論人:日宏煜(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副教授)
科技與社會研究與醫療社會學長期關注照顧活動。在這些研究的啟發下,我們得以看見那些被忽略的、被貶抑的、不被理解的再生產,事實上都是重要的照顧實作。而本場次則是試圖在這樣的基礎上,將「何為照顧活動」的討論視角,挪移到「好的照顧如何可能?」2016年長期照顧十年計畫(長照2.0)正式將原住民長期照顧納入專章,在原住民部落中,文化健康站成為輸送與提供社區長期照顧的重要基礎建設。本場次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聚焦東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視野,黃盈豪與陳韋宏從花蓮的經驗討論影響文健站如何提供照顧服務的在地脈絡與組織條件。接著,梁莉芳與王信翰以撒固兒文健站為田野指出,在家庭照顧人力與照顧公共化不足的條件下,原住民長期照顧,格外仰賴家庭看護移工的共照協作。最後,李韶芬則透過老人照顧機構,指出住宿式長照機構與社區長照服務的差異,並試問照顧民主的可能。本場次三篇論文,各自從組織條件、在地脈絡、族群關係與照顧民主的角度,深入討論好的長期照顧成為可能的基礎條件。前兩篇以花蓮在地的部落文健站為場域,第三篇則以台灣北部照顧機構為田野,進一步對照也探問原住民照顧基礎建設中的照顧關係與勞動關係為何。邀請與會者一起對話與思考,除了福利政策、服務輸送與機構設立之外,如何從組織、權力與照顧民主的角度探問照顧基礎建設的內涵與脈絡。
關鍵字:照顧基礎建設、原鄉長照、文化健康站、長照機構、原住民
文化健康站作為照護基礎建設:花蓮文健站的在地脈絡、文化傳承與組織條件黃盈豪、陳韋宏(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如何提供具有文化脈絡的健康照顧服務?為了整合部落文化傳承與初級社區照顧兩大政策標的,自2015年原住民地區日間關懷站更名為文化健康站(以下稱文健站), 2016 年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2.0(長照 2.0)也正式將原住民族長期照顧納入專章,並自 2017 年 9 月起由長照基金挹注經費。原住民部落文健站由2016 年 121 站,大幅增加至 2020年的 433 站,受照顧的部落長者,由 2016 年 4,259 人增長至 2020 年的 13,853 人。在政策目標下,吸引具有社工、醫護與長照背景的專業人士擔任計畫負責人,協助建立服務部落長者的基礎照顧建設,而在大量長照基金的投注下,民間機構紛紛承辦業務、創立文健站,組織數量及服務量各成長了三倍。然而,資源的挹注是否能帶來好的照顧,成為新的難題。既有文獻多從政策制定及基層人力的角度來探討文健站的困境與限制,討論如何把關照顧品質以及落實原住民族在地照顧模式,而缺乏將「組織」視為一具有自主性的中介機構,探討它們如何將資源轉變為各式社區培力及文化傳承的過程。本文從花蓮文健站專管中心的視角,來探討組織脈絡與專業組成如何影響文健站提供不同的文化健康服務?透過專管中心定期訪視和查核的觀察資料,及計畫負責人、照顧服務員的深度訪談,來回答此一研究問題,為原鄉長照基礎建設的發展作出累積。 關鍵字:照顧基礎建設、組織、文化健康站、照顧人力、專管中心 |
照顧作為基礎建設:原住民長者、家庭看護移工與第一線工作者的協作梁莉芳(東華大學社會學系)、王信翰(東華大學社會工作學程碩士班) 受到殖民歷史、現代化進程、資本主義擴張以及漢人中心主義的意識形態與國家政策的影響,台灣原住民族群長期在健康上經驗不平等的對待和後果,包括國家照顧建制化過程中,資源配置的不均以及缺乏對於族群、文化差異的關照。在家庭照顧人力缺乏、照顧公共化不足的脈絡下,相較於漢人,原住民長者及其家庭更容易遭受基礎建設暴力(infrastructure violence)。 關鍵字:文化照顧、家庭看護移工、原住民、文化健康站 |
照顧民主與自由?以長照機構照顧勞動者為例李韶芬(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在台灣長期照顧政策中,機構照顧並非國家政策的重點,然而,它往往是當家庭照護不再可能時的最後解方。2019年9月,政府加碼推出「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一年最高補助六萬元給入住機構的失能者。國家發錢,是否就此解決了照顧難題,滿足了入住失能長者的需要,了卻國家照顧不再具生產力的公民的社會責任呢?在機構照顧模式底下,一個「好」的照顧需要的「基礎建設」,究竟是體面的硬體規模、設施設備,還是與受照顧者最親近、切身攸關的照顧勞動者?這些照顧勞工照顧他人的「能力」(capability)從何而來?本文試圖從照顧理論家Joan Tronto以及其他關注Care議題的女性主義學者提出的主張—將照顧政治化以及「照顧民主」(caring democracy)出發,來檢視台灣的機構照顧中,「照顧民主」可能指涉的照顧關係與勞動關係為何?本文立基研究者訪談四家台灣北部的老人照護機構的基層照顧勞動者,以及於其中三家的田野觀察資料,分析在機構照顧中,照顧勞動者作為照顧的「人」抑或「物」(照顧工具),如何打造受照顧者實際獲得的照顧,並試圖與理論對話:在機構照顧實作中,照顧民主與自由如何(不)可能? 關鍵字:機構照顧、照顧民主、能力、自由、照顧勞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