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根本思辨 (吳泉源紀念論壇I)
主持人:林宗德(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暨社會學研究所 副教授)
灰色科技:一個類型學芻議林崇熙(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教授) 以教科書知識為代表的典範性科技或國家的管制性科技,都有著明確的問題領 域、範圍、及確定性知識,可謂為「白色科技」。相對的,處於不確定狀態的科 技領域可稱為「灰色科技」。學校通常不會教學生灰色科技,因為不確定性帶來 爭議性,而爭議又經常糾葛著多方政治、經濟、族群、外交、社會議題。可 是,灰色科技所指涉的爭議議題卻是社會大眾每天需要面對的真實生活。灰色 科技經常具有爭議性、遭到邊緣化、污名化、或被法律禁止,但是灰色科技依 然有其生存的利基,包括環境脈絡適切性、具有創新創意、量身訂製、彈性製 造、能面對風險與緊急危難等。透過灰色科技的生存方式與競爭力,對照出白 色科技與各級學校教育之確定性知識的盲點,更進一步提示著,如果要解決爭 議或不確定性,不在於壓抑異議,而在於廣邀各種人與非人行動者參與協商, 以「從社會到技術」的廣納性取代「從技術到社會」的獨斷性。 關鍵字:灰色科技、類型學、白色科技、不確定性 |
自由不是問題,關係才是:技術中介論的在地脈絡與拓展洪 靖(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助理教授) 近年技術中介(technological mediation)與相關人類—科技理論大幅影響設計與工程領域,並開啟許多倫理與政治層面的討論與爭議。本文試圖將技術中介等理論置於東亞脈絡,以儒家文化作為東亞多個社會的通性,檢視其是否適用與其機會所在。本文試圖指出:一方面,儘管以自由為核心的問題是當前爭論核心,但就東亞強調關係而非自主的文化基底而言,自由遠非需要處理的急迫議題之一,反之,如何將人與人的倫理關係拓展至人與物才是技術中介等理論的第一要務;另一方面,由於與儒家倫理同樣立基於關係而非個體,技術中介等理論在東亞社會或能獲得大展身手的機會;就民間而言,西方社會所擔心的家父長制(paternalism)並不足以構成限制和拘束技術設計的緣由,反之可能受到期盼與歡迎。 關鍵字:技術中介、儒家倫理、助推、自由、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