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農業與社會

主持人:蔡晏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合聘副教授)

農機賽伯格拼裝體:臺灣鄉村中女性青農的性別展演

廖俐瑜(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碩士班學生)、王驥懋(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助理教授)

鄉村女力浪潮,昭示著女性在農業中的實踐開始受到重視,搖身成為社會寄 予厚望的對象。然而,現有報導多聚焦於女性青農的行銷長才,少談在田間的身 體經驗,並且或以「女漢子」描述女農其不輸男人的拼搏猛勁,或強調女性天性 具有細膩溫婉等特質。其中,機器的中介使得原有矛盾更加具象化,使用農機的 女性成為少數中的少數,陷入陽剛/陰柔的「雙重束縛」(double-bind)之中。
藉由聚焦女性青農與農機的交集區域,本研究提出「農機賽伯格拼裝體」的 主張,勾勒出兩者共同演化與持續形構的關係,並以女性青農的自我敘事,更實 務地探看農業技術與性別之間辯證的權力關係。本研究具體研究焦點有二:(1) 從女性青農的日常施作戰術,理解女性青農與農機交纏共構的關係。(2)從女 性青農的生命經驗訴說探討其自我觀,並詮釋臺灣鄉村中女性青農的性別展演。 經由深度訪談共 7 名女性青農與田野觀察下,本研究發現:(1)女性青農與農 機間是為非給定、變動的連結狀態,尤其關注農機的異質特性與動態操作過程下 所湧現的對應策略。(2)農機賽伯格拼裝體的身體經驗,突出女性青農的自我 認同,並以之建立社群互動關係的方式。

關鍵字:女性青農、日常戰術、性別展演、農業機械、農機賽伯格拼裝體

從社區到線上社群的政治性消費研究:以農食共同購買社團為例

林育瑄(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碩士)、岳修平(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暨發展學系/心理學系 特聘教授)、周桂田(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教授)

以共同購買實踐政治性消費行之有年,近幾年有許多團體以網路社群形式加入共同購買的行列。本文討論共同購買結合網路社群的運作模式,以及團體如何在虛擬社群中建構消費與生產兩端的信任關係,進而影響團員持續參與,並進一步將消費者劃分為具備弱、中、強三種政治性動機。
研究顯示,政治性消費是廣義的公民參與行為,而非狹義的影響政治決策。參與者不認同自己是「政治的」,這符合學者對於政治性消費主義與公民參與形式轉變的論述。
此外,文中分析線上工具如何協助共同購買,以及虛擬社群和政治性消費間的關聯。發現網路使個人得以成為團體運轉的支撐節點,省去繁複行政成本與工具,帶來讓共同購買團體遍地開花、使更多人加入的可能,並減少參與政治性消費與資訊傳遞的成本,讓單純的消費行為可以擴及社會議題。而共同購買團體首要關注議題為個人食安,其後擴散至農民種植方式、環境議題與社區營造等。
研究也發現,儘管可擴大觸及人群,但網路社群內部較少有激烈的議題交鋒與討論,若要深化參與、擴散議題力量,需要更多內部交流與認同。此外,此行動在立即性的實際影響有限,參與者不主張立竿見影的顯著效果,而是認為自己是提供未來可能擴大的契機。政治性消費主義期望透過日常行為來改變世界,結合新網路工具的應用,將能擴大公民參與的範圍。

關鍵字:政治性消費。日常生活行動主義。公民參與。共同購買。網路社群。次級政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