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2019.11.29 對話就是力量:2019科普與科學傳播跨學科實務交流會

【活動】對話就是力量:2019科普與科學傳播跨學科實務交流會

  • 時間:2019年11月29日(五)10:00-16:30
  • 地點:臺灣大學社科院3F「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nVrOe6 (已截止)
  • 技術與庶務聯絡人:黃晶 crystal871129@gmail.com ;盧耕堯 lu0983629771@gmail.com
  • 會議內容與宗旨:成大歷史區曣中 z10608041@email.ncku.edu.tw ;STS學會洪文玲 wlhong@nkust.edu.tw

這是關於一種既古老又新穎的事業……
古老,因為它的興起,和現代科學兩百年前的成形同步;
新穎,因為它不斷吸納新式工具、不斷回應新知識與新議題,更持續在全球不同的社會發生「在地化」。
在它不曾被明確定義的遙遠年代,已默默貫徹了當前蔚為風潮的跨領域協作、實踐著產學之間的知識轉移……
科學普及是什麼?科學傳播是什麼?普及什麼?又怎樣傳播?如果傳播是為了溝通,是誰與誰溝通?這種溝通應該怎樣做,才有效?
你和我,為什麼做科普?我們究竟想做到什麼?
──臺灣第一場以「實務知識之系統建構」為宗旨的跨學科、產學並重的交流會,等你來一起為科普和科學傳播譜寫新章。

設有「綜合討論」時間,誠邀全場參與。

我們預期在活動中討論的問題如下:
A. 場次一:「科普、科傳……普什麼?傳什麼?」
1. 投入科普或者科傳之前,您怎樣定義科普或者科傳?
2. 實際從事過科普或者科傳後,您怎樣定義科普或者科傳?若與從事之前有差異,原因為何?
3. 近十年新穎科技對於科普、科傳的影響,以及預期影響。(討論時請指明是哪些新式科技。)
4. 近十年科技、科學相關之公眾議題關注度提升,例如氣候變遷、食品安全、人工智能之廣泛應用等等,已是本地與國際均有的現象。這現象與科普、科傳之間可能有怎樣的交互作用?請盡情從任意面向切入。

B. 場次二:「科普怎樣普?科傳怎樣傳?」
1. 投入科普或者科傳的契機。
2. 決定從事科普或科傳時,預期負擔的工作。
3. 實際從事科普或科傳時所負擔的工作。
4. 曾與哪些領域外的人合作?溝通過程中有怎樣的挑戰?怎樣解決?若最終未解決,是不需解決,或者您可以建議一個解決方案?
5. 將專業內容轉譯為非正規教育普及或者大眾傳播所用之內容時,曾面臨怎樣的挑戰?怎樣解決?若最終未解決,是不需解決,或者您可以建議一個解決方案?

對話就是力量:2019科普與科學傳播跨學科實務交流會
會議日期:2019年11月29日 (五)  10:00 - 16:30
時間 內容
0940-1000 報到
1000-1030 ◆ 主辦人致歡迎詞:

區曣中(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科技史與科學傳播助理教授、臺灣科普產學合作支援計畫科學審查委員)

洪文玲(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副教授、台灣科技與社會學會理事長)

◆ 開幕致詞:

傅麗玉(清華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教授、金鐘獎動畫節目獎《吉娃斯愛科學》製作人)

1030-1200

 

一、 《科普、科傳……普什麼?傳什麼?

◆ 主持人:黃俊儒(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總主持人)

◆ 與會講者:

◊ 陳憶寧(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教授、曾任中華傳播學會副理事長)

◊ 李松濤(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副教授、兼科教中心主任)

◊ 劉湘瑤(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授、環境教育研究期刊主編)

◊ 陳政宏(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系副教授、教育部「UFO人文社會與科技前瞻人才培育計畫」總主持人、曾任成功大學博物館館長)

 

◆ 與談人:洪文玲、區曣中

1200-1330 午餐
1330-1500 二、 《科普怎麼普?科傳怎麼傳?》

◆ 主持人:區曣中(成功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 與會講者:

◊ 雷雅淇(泛科學總編輯)

◊ 王巧萍(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台灣長期生態研究網總召、土壤科普偶劇《沒有人愛我》原著)

◊ 林陳涌(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授、曾任國科會科教處處長)

 

◆ 與談人:袁瑗(東臺傳播金鐘獎「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製作人)

柯舜智(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副教授、台灣科普產學合作支援計畫共同主持人)

1500-1530 茶敘
1530-1630 綜合討論

◆主持人:洪文玲;

◆協同主持人:施佳良(政治大學民主創新與治理中心執行長)、區曣中

◊ 造成影響的實際策略

◊ 效益評估面面觀

活動目標
1. 實體會議:促進不同學科背景之科普工作者交流已知挑戰與解決方案。
2. 雲端資料夾:建置開放獲取、共同編輯之小型資源庫,俾利會前與會後持續進行上述交流。
3. 建立本地科普與科傳知識管理基礎:
3-1. 討論所得之課題、困難與方案分析彙整
3-2. 研擬研究論文撰寫主題與方向
3-3. 編撰工作報告

主辦單位
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
臺灣科普產學合作支援計畫

 協辦單位
科技部科技、社會與傳播學門
臺灣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er Taiwan)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政大民主創新與治理中心

籌備小組
召集人:區曣中(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治平(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暨研究所副教授、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秘書長)
洪文玲(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暨研究所副教授、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
柯舜智(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副教授)
秦琍琍(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教授、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位學程主任)
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科技部「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執行委員)

名額有限,需事先報名,無報名費,活動備有午餐及咖啡茶點。
會後,全體與會者將可檢視雲端資源庫,並受邀持續貢獻相關心得、建議與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