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順楠/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UCSC) 沒有科技與社會領域的單一系所。早年學校內有數位相關學者散佈在人文社會科學不同系所,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應屬 Donna Haraway。2006 年時社會學者 Jenny Reardon 和其他學者共同建立非正式的「科學與正義」研究小組 (Science & Justice Research Group),這個研究小組後來逐漸拓展為正式學校編制內的科學與正義研究中心 (Science & Justice Research Center),今年七月,這個研究中心成立第一個科學與社會訓練學程 (Science and Justice Certificate Program),目前也在招聘新的研究中心助理主持人,下個學年度開始,還會和女性主義學系 (Feminist Studies Department) 共同合聘一位女性主義科學研究學者。整體而言,科學與正義研究中心還在持續發展當中。
我在 2014 年 10 月入學,成為社會學系的博士班學生,在第一個學季三個月的時間裡,我拜訪了科學與正義中心的兩位主持人、主要的行政助理以及兩位參與過科學與正義中心訓練課程的研究生;同時我也參與了四次正式的公開演講和一次非正式的聚會;最後,我閱讀了中心網站上豐富的資訊以及三篇和科學與正義中心發展有關的期刊文章。不過,畢竟在這個學校活動的時間還很短,對於科學與正義研究中心的理解還相當有限,僅能在這樣的限制下盡可能將我的理解整理下來,提供台灣科技與社會相關領域的朋友參考。
在拜訪和閱讀相關資料的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持這個中心的學者們也透過各種方式記錄和分析這個研究中心的發展軌跡,其中,他們已經至少發表兩篇相關文章,其中一篇討論研究中心的核心議題,另一篇討論研究中心的訓練學程,目前他們也正在撰寫第三篇文章,分析研究中心的整體發展軌跡。在底下的文章內容中有些資訊也來自這三篇文章。
科學與正義中心的發展脈絡
根據研究中心共同主持人 Reardon 的看法,這個研究中心的成立有一些偶然性,不過成立時主要奠基於四個脈絡,核心問題則是:「我們想要生活在怎樣的世界?」
第一個方面是整個學校對於社會正義 (social justice) 的重視。UCSC 成立 1965 年,在加州大學系統十個分校中成立較晚、規模也較小,如同創校準則所示:” The original authority on questioning authority” (質疑權威的原始權威),學校成立以來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注重社會正義議題,這個特色也讓 UCSC 所在的聖塔克魯茲鎮從原先的保守立場逐漸轉變為後期的開放和自由主義立場,也因此當 Jenny Reardon 要創立科學與社會相關中心時,選擇以正義為主要軸線,「科學與正義」也成為這個中心的核心議題。
另一個影響科技與正義中心發展的是早年就活躍於科技與社會領域的學者,尤其是意識史 (History of Consciousness Department) 和女性主義學系的 Haraway 和 Karen Bared,她們的參與除了讓科學與正義中心更加關注物質性、人與非人之間的關係以及科學的政治性的議題,這兩位學者發展出來的概念,包括 response-ability、agential action、geneological mapping,都成為研究中心試圖發展和落實的重要目標。
第三個方面來自 Reardon 對於制度性改變 (institutional change) 的重視,根據她的說法,這個想法來自 Sheila Jasanoff。Jasanoff 認為任何改變都需要制度層面的考量和相應的改變,這種對於制度性改變的重視,也促使 Reardon 在 2006 年開始組織科技與正義研究小組,不過,她在其中一篇文章中也提及,研究中心的參與學者們後來也一直掙扎於是否要成為體制內的組織,為了這個改變進行了許多討論,最終決定朝向制度化的組織型態發展。
最後一個方面,根據 Reardon 的說法,這個研究中心的成立也和近年來美國高等教育體系的發展狀況有關,這主要包括研究單位普遍的財務問題、美國聯邦政府對於「好」科學的重新界定以及自然科學和工程領域對於研究倫理的反省。因此,科學與正義研究中心特別著重自然科學和工程領域的研究倫理議題,她們也認為,透過「正義」這個概念得以讓我們用更建構性和脈絡性的視角來思考研究倫理。
目前的科學與正義中心運作,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份是研究生的訓練課程,第二個部份是公開演講 (Public Event),第三個部份是和學校內其他單位的合作。底下,我將會聚焦在研究生的訓練課程和公開演講,描述他們如何進行跨領域的嘗試以及整個中心對於正義與倫理議題的重視。
著重細節的跨領域整合以及研究脈絡中逐漸浮現的倫理考量
科學與正義研究中心在訓練學程和公開活動兩方面都進行了跨領域整合的嘗試,就我初步的認識,我認為他們的重要特色之一,是著重操作時的細節。
訓練學程包含兩個部份,主要提供給 UCSC 的所有研究生,第一個部份是一門引導性課程:「科學與正義:整合的實驗」 (Science & Justice: Experiments in Collaboration) ,目前這門課程被社會學系、分子生物工程學系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Department) 以及女性主義學系列為選修課程。第二個部份則是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獨立或者和其他研究生一起籌劃研究中心的公開演講。
由於這門引導性課程的學生來自不同領域,而且通常沒有科技與社會領域的背景知識,因此研究中心的學者們在課程的操作上發展了幾個具體的方法來創造不同領域間的交流和討論:第一,在分享彼此的研究主題時以「物」(object) 為主軸,他們認為這個作法讓不同領域之間的參與和連結容易發生;第二,他們使用 Adele Clarke 的 situational mapping 以及 Bared 的 geneological mapping 來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自己和彼此的研究議題,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拓展他們對於研究倫理的思考和理解。上完這門課程並成為研究中心訓練學程的成員之後,研究中心也透過幾個不同的形式來促進不同學員和學者之間的交流,例如,鼓勵不同領域的研究生一起組織公開活動、藉由一個固定實體空間和非正式的聚會 (cocktail hours) 來創造討論的機會以及鼓勵研究生參與研究中心定期舉辦的公開演講。
在公開演講的籌劃和紀錄上,研究中心也透過一些細節來嘗試讓公開演講更能促進跨領域的交流。根據研究中心共同主持人 Andrew Mathews 的說明,科學與正義中心有意識地思考公開演講的形式,也已經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進行方式,逐漸找到一些運作的方向和原則,同時也繼續進行不同的嘗試,因此,有些演講很成功,有些時候不一定順利進行。基本上,演講的主題是問題導向而不是學門導向,主要的目標是找到一個公眾關心的問題,也因此,他們無法預期每次來參與演講的聽眾,也經常會有不同領域的聽眾一起參與。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強調講者需要使用容易理解的和簡單直接的語言,在我參加過的幾次公開演講中,主持人也會在開場時說明,她們不僅僅希望講者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聽眾也有權隨時針對自己不懂的概念發問。也因為對於演講的設計不同,他們會在演講之前和講者有更多討論和溝通,有時候甚至來回多達五次,這些討論和溝通除了針對演講的主題和內容,也包括演講的形式,他們會鼓勵講者準備圖片或者實物,在我參加過的演講中,也可以看見這個特色,例如,一位建築師帶了許多竹子、一位腳踏車領域的實務工作者帶了一台腳踏車、一位植物學者帶了許多昆蟲標本。
我上個學季參與過的四次演講,有兩次是由研究生籌備,這兩次演講都同時有三位講者,另一次是校內學者對於依波拉病毒相關議題的分享,最後一次是一位北歐學者和一位校內學者的對談。也因此,每次演講的主題和互動形式差異很大,不過不管是哪一種演講形式,研究中心都會在兩個小時的活動中途安排一個休息時間並準備食物,讓與會者能夠在比較輕鬆的狀態下交流,再進行講者和參與者的交流和問答。最後,在每次演講過後,都會有人負責撰寫報告 (Rapporteur Reports),分析整個演講的流程和互動,所有的報告都可以在她們的網站上找到。整體而言,根據我上個學季參與過校內不同單位二十多場演講的經驗,我認為科學與正義研究中心的公開演講的確有其特殊的安排,也因此有機會在演講過程中創造更好的互動效果。
根據 Mathew 的觀點,研究生的訓練學程和公開演講,其實也是讓自然科學和工程領域研究生和學者有機會思考、揭露和展現倫理考量的場合,這也連結到科技與正義研究中心對於研究倫理的重視。科學與正義研究中心對於研究倫理的思考奠基於 Haraway 發展的概念 response-ability,透過這個概念,她們認為應當拓展對於科學責任的想像和考量,朝向一種脈絡化的和猜測性的 (speculative) 正義,同時,她們也希望刺激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關注科技系統中的空缺 (absences)、差異 (differences) 和沉默 (silences)。更深入的討論可以參考研究中心學者已經發表和正在撰寫的書籍和文章。
整體而言,在我拜訪研究中心學者、閱讀相關資料以及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我認為她們傾向於透過具體的嘗試和不同案例來理解和調整她們的發展方向,也因此,我相信在接下來的發展中還會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出現。
結語:現在、未來及其他跨領域的可能
除了上面提及的兩個特色,因為 UCSC 也擁有活躍的藝術及設計領域系所,因此,科學與正義中心也十分鼓勵藝術與設計領域的研究生一起參與訓練學程。除此之外,她們接下來的目標之一是透過研究生的訓練繼續思考和嘗試跨領域知識生產的可能。
事實上,這種跨領域知識生產的嘗試,除了在科學與正義研究中心之外,環境研究和食物研究可能也是 UCSC 另外兩個正在發展的重要領域。UCSC 的環境研究學系 (Environmental Studies Department) 本身就強調跨領域的知識生產,他們要求博士生的論文指導委員會中需要同時有自然科學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許多環境研究學系的研究生也積極參與科學與正義中心的訓練學程,試著將科技與社會領域的觀點帶進他們的研究之間;在食物研究方面,這個學季一位社會科學學門的學者 Julie Guthman 將開設一門研究所課程,聚焦於科技與社會觀點下的食物與農業議題,希望透過這個課程將 UCSC 原有的食物研究成果和科技與社會的觀點相結合;最後,UCSC 整個學校從創立之初就一直具有跨領域的特色,創校當時的目標就是改革當時的美國高等教育,創校校長參考英國劍橋大學的住宿學院制度,在 UCSC 創立多個住宿學院,希望透過學院促成學生和教授之間以及不同領域學生之間的交流,每個學院也有自己聚焦的主題,並建立不同的主題課程和相關活動,我相信這樣的特色在未來會繼續發展,我也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能有機會再多了解這樣的教學體系及其特色。
註:所有相關資訊請參考底下連結:http://scijust.ucsc.edu/reports-and-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