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實驗測試機台開發的STS研究-以一家本土小型企業為例

陳彥宏(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工程實驗測試機台開發的STS研究- 以一家本土小型企業為例,指導教授:洪文玲博士、楊弘任博士

本研究關注之場域,為一家創立於1970年代,位於高雄的中小企業「S.T.公司」,該公司初期代理進口海外實驗測試機台設備,1990年代後轉向自行設計與製造,2014年已結束營業。研究者於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任職該公司擔任機械工程師,任職期間參與工程實驗測試機台相關設計案;本研究從自身作為一位工程師所參與設計之過程開始,配合當時保存下來的圖面等文獻資料,以及曾經參與機台設計、製造等相關人士進行訪談等整理,重現當時的機台設計與討論互動現場。

Henderson(1999)認為「邊界物」是作為兩種不同專業領域相互溝通的橋梁,作為彼此對話與溝通的共通語言;工程師所繪製的「圖面」即具有這樣特性,工程師繪製不同功能性質的圖面,向不同部門或不同領域的技術人員傳遞資訊,技術人員再透過圖面給予工程師關於設計相關建議的回饋;所以圖面不僅作為製造的參考依據,也成為相互觀看、溝通討論、彼此理解與相互學習的管道平台。

本論文主要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介紹S.T.公司主要負責人-林老闆的創業過程,如何從一位業務員突破機械設計和技術瓶頸,成為機械設計者。第二部分從研究者任職S.T.公司期間所設計製造「11049迴轉式多功能磨潤試驗機」對於機台設計過程、機械工程社群各員的互動協調,人與非人彼此互動調整、衝突並協調化解,直到實驗機台的設計逐漸穩固,成為一部合格的實驗機台。

本論文從林老闆與研究者過去的設計經驗描述,得以看見設計過程充滿許多挫折、失敗與混亂的過程。個人與技術人員、學界等技術網絡不斷介入支援與互動,讓彼此相互支持、進而發展與成長,讓工程技術的創新更加多樣化。本研究希望為台灣工程設計教育與中小型機械產業,帶來不同的研究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