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zing Process」,是不是STS式樣的科學哲學?

文:楊倍昌(國立成功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

今年,台灣的初夏颳起STS風。在Bruno Latour、Gwen Ottinger的演講與熱烈討論之外,在頗有台灣政治味的5月20日下午,陽明大學還有嚴如玉教授安排的「科學實踐哲學工作坊」,由哲學面來談論神經科學(嚴如玉)、腸道微生物相(邱千蕙)、基因控制(葉筱凡)。我本來以為它會是個安靜、只屬於哲學家的科學哲學工作坊。沒想到,會場的火花之後,討論餘波在email群裡綿延到六月(註1)。還預約了明年的續集,移師到在台南成功大學STM中心。

這個哲學工作坊,從展示的宣傳海報就有新趣味。海報上,哲學家對缺了腦袋的科學家開了一個無心的玩笑。簡約的圖樣安排著十六雙手,卻只露出兩個半的腦袋。真的,八個人,伸出十六雙手,兩個半腦袋!所有的手都忙著揮舞,卻有五個半的人看不見腦袋,看不清他們的思維路徑。對我這種長年守在實驗室的實作生物學家來說,真是心有戚戚焉。就算有腦袋,沒動手做,生物學裡所有的故事都只是空虛的雲霧,就跟沒有腦袋一樣;生物學裡沒有armchair knowledge。看不見腦袋,另一層可能的隱喻是:有五個半的生物學家失敗了。實際上,失敗是實驗室的日常經驗。八個科學發想,一定有超過半數會被困在實作中,被隱沒。不斷失敗的生物學家,真像是被關在捕蠅瓶裡的蒼蠅,焦急亂撞,找不到出口。

雖然,維根斯坦很慷慨地說:「哲學的目標是什麼?就是給蒼蠅指明逃離捕蠅瓶的出口!」,在工作坊之後的討論中,中正大學陳瑞麟教授指出:「過去,科學哲學家常對科學哲學能不能對科學有所貢獻而感到焦慮,我們也花了很多篇幅來說服科學家說科學哲學很重要很有用。但是,後來我(陳瑞麟)想通了一點:科學哲學仍然是哲學,我們的主要目標是要對哲學有所貢獻,我們一方面要作哲學的內部對話,進入哲學的大傳統中告訴傳統哲學家,你們要重視科學的發展;另方面我們也要和科學(家)作外部對話,希望哲學反思能對科學有所幫助和貢獻」。依我看,並不是科學家故意要說科學哲學不重要、沒有用。只是,歷來科學家由傳統的科學哲學裡所得到的實質滋養並不多。問題的癥結在於,科學家與哲學家的對話搭不上線。科學家常會覺得哲學討論的內容高來高去,很奇怪,抓不到科學重點。

海報上的宣傳文字是另一個趣味點。工作坊的名稱是「科學實踐哲學工作坊」。科學實踐有一個現成的翻譯詞:「scientific practice」。Philosophy of scientific practice是個哲學新潮流,自我界定要談論科學家的溝通、行動、儀器運用、研究資源,甚至還使用agent engagement帶著STS風味的字眼。我相信STSer,對於這種關注科學活動中「溝通、行動者、儀器、資源」的新取向一定會感到親切。

Practice的翻譯大約是:實行、實踐、練習、實習、專業性強的工作業務。行動中強調重複執行既有的技能、習俗或價值。但是,以科學實踐哲學之名,到底是實踐了甚麼呢?疾病可以因「實踐」了醫學知識而得以痊癒、倫理德行可以因人的「實踐」而可以具體感知。但是,科學探索並不是「實踐」;科學知識的內容不是因「實踐」而存在(這個論述牽涉科學知識的實在論,還可以被討論、挑戰)。或許,當初選擇「科學實踐」另有特殊的目的,要不然「practice、實踐」為名,應該是誤解了科學的日常活動。至少,這樣的Practice用得太對生物學不適用。

這次主辦單位捨棄了「scientific practice」而將「Process」大字擺在海報正中央。Process的中文意思有幾種可能性。如果是動詞,翻譯成:加工、處理;如果當作名詞,意思有:過程、進程、步驟、程序、工序、製作法。這個語詞,我認為比practice來得好。它讓人想起行動;想像忙碌的實驗室裡,進行著大大小小的實驗。它偏向「做中學/知」(learning by doing/knowing by doing),的確貼近這次工作坊討論實驗室裡,研究神經科學、腸道微生物相、基因控制等等大小事。當天會場討論時,傅大為教授提問這次的議題與Philosophy of scientific practice有何區別。如果要簡單回應,我會說:基本的目標、研究取徑應該沒不同,就只是Philosophy of scientific practice這個名子不好。別人的命名好不好,是別人家的事。新的研究工作既然到了自己手上,取個比較合適的名子也不錯。

當年,章學誠(1738年-1801年)說:「古人未嘗離事而言理」。科學的“事”,不只是最終的知識內容,還有科學實作中的細節。生物學家日常最大煩惱多半是實作中的細節。關心科學實作、增添STS觀點,作為哲學的新取向,能不能解決科學家與哲學家之間搭不上線的問題?確切的答案,可能要透過「實踐」才會知道。

註1:會後email的討論,由陳瑞麟整理並且張貼在他的臉書頁上。

Part I: https://www.facebook.com/POS.RueyLin/posts/739319256248638
Part II: https://www.facebook.com/POS.RueyLin/posts/740882322758998
Part III: https://www.facebook.com/POS.RueyLin/posts/74386295579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