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會主題:科技的展示、溝通與信任
會議日期:2025年6月21日(六)至2025年6月22日(日)
舉辦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台中市北區館前路1號)
投稿網址:徵件表單
聯絡方式:sts.org.tw@gmail.com
徵件說明:
在科技社會中,科技的展示、科技溝通,乃至於贏得信任,都是重要的行動與技藝。科技以甚麼樣的面貌或是物件呈現?科學家如何與常民溝通?如何贏得社會的信任?當人們面對未知時,這些相關行動都有助減少不確定性。因為人們無法親自經歷所有事物,所以必須依賴或信任他人的知識與經驗。對個人而言,信任是特定的心理狀態,就社會集體的層次來看,社會信任也可視為一種「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互信高的社會,容易讓社會產生安全感,有助促進各種行動,也能減低各種成本。
波蘭微生物與免疫學者Ludwik Fleck (1896-1961)二十世紀初期便已提出具有建構色彩的科學哲學理論。Fleck 主張我們應該以歷史與社會的視角來掌握認知主體、認識對象與社會集體之間的動態關係,同時強調個人可能同時身處多個思維集體,預示了當今「跨領域」、多元承認、多元溝通與跨域創新的趨勢。
若跨域,或者讓個人同時身處多元集體成為認識科技的重要基礎,那麼STS研究該如何探索這些思維集體的結構特色與相互之間的溝通形式?在學術專業研究分工越來越細緻,社群媒體串流盛行,以及「產業-政府-學術-媒體」四螺旋鏈大力推動社會前行的時代,在面對「人類世」、「後真相」、「物與非物(資訊)」以及曲解為無標準的「相對主義」現象,溝通如何進行?科技如何展示? 社會對科技的信任該如何建立?
徵稿主題:
一、博物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帝國、殖民與解殖
二、博物館的科技展示與推廣教育
三、STS理論發展史,以及相關理論在臺灣學界的接受與挪用
四、科學教育、技術教育、科學普及、科學溝通與信任
五、公民科學、公眾參與科技、科技爭議與溝通
六、性別與科技
七、STS與跨領域與創新研究
八、其他STS議題
徵稿形式:
A. 個別論文:請提供800-1200字之論文摘要。
B. 自行籌組論文:每組3-4篇文章,由籌組人撰寫主題及籌組說明,並附上各篇論文摘要。
C.海報論文: 請提供摘要800-1200字。
D. 議題論壇: 請提供摘要800-1200字。
論文形式:中文或英文學術論文,兩萬字為上限。 歡迎研究生改寫期末報告、碩士論文投稿。
重要時程:
- 2025年02月28日下午5點摘要投稿截止
- 2025年04月30日摘要審查結果公布(暫定)
主辦單位:
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協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持續邀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