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社區與教學

文/王御風

今年的2月18日,數千民眾為了空污,走上高雄及台中街頭,也引起副總統陳建仁的關注。但對於後勁以及仁大工業區附近居民來說,早在PM2.5引起全國注目前,無時無刻的異味早就讓他們受不了。

幾年前我們開始設計社區課程時,後勁社區居民就希望我們能試試看,有沒有能教大家「簡易」檢測空污的辦法,於是我們跟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專家林啟燦老師合作,希望能先從學生下手,找出一套「SOP」,能夠教給社區居民。

圖:助教示範空污如何採樣。

經過了兩三年的嘗試,「SOP」慢慢出現,但這套「SOP」需要蹲點、採樣、分析,一個學期下來,各組同學雖能推測出某個異味的可能來源,但需要時間、經費(檢測費用)及知識,與「普及版」相去甚遠,也與社區居民心中所望甚遠。從科技而衍生的災害,交纏壯大而複雜後,要透過更新的科技解決,仍是非常困難。

但在教學過程中,令我們師生吃驚的是,許多檢測點,明明已經異味沖天,也檢測出不該有的氣體,但根據台灣的標準,通通合法。換句話說,工業區的員工及居民,不僅要練就「如入鮑魚之肆,久不聞其臭」的功夫,更得忍受有毒氣體在體內橫行。我們工業區的員工們,他們每月的薪水,很可能都是拿著生命來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