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大日益茁壯的「科技與社會」: 介紹STS雙學程

成功大學醫學系/STM中心 王秀雲
成功大學歷史系 陳恆安

自106學年度起,成功大學共有兩個STS相關的學分學程,一個是歷史系新成立的「歷史與科技社會」學程,另一個則是於98學年度在醫學院成立的「醫學、科技與社會」學程。兩者師資與課程相互支援,並聯合規劃必修課程「科技與社會」及相關活動,希望未來科技與社會相關教學與研究持續壯大。以下分別介紹兩個學程。

「醫學、科技與社會」學程以醫學系之醫學人文社會科學教育課程為基礎,加以重新設計成具有連貫性的學程,引進適當的跨領域師資,並以夏季學院之密集課程為重要的關鍵啟發課程。學程主要目標在於引導醫學生多元思考,也引導非醫學院學生重視醫療議題,期望醫療專業與社會共創更豐富的醫療健康文化。以此,達成醫學人文社會教育的理想:養成全人的醫療專業,締造互助互信的醫療風氣。

「醫學、科技與社會」學程為培養學生理解當代社會關係、綜觀人類發展全貌,規劃「歷史與社會」領域;引導學生掌握人的行為模式及人際之間的訊息傳遞,規劃「人際與溝通」領域;讓學生了解人類道德及社會規範,規劃「倫理與法律」領域。並以「實作課程」來深化學生之知識學習、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與實作之能力。

設立於文學院歷史系的「歷史與科技社會」(History and Techno-scientific Society) 學分學程,嘗試以歷史思維融入科技社會議題研究,鼓勵結合理論與行動的社會參與,藉此提升師生學術反思與反身實踐 (reflective and reflexive practice),以及論述與溝通的能力(argumentative and communicative ability)。學程主要以歷史系為主要節點,進行跨院系連結與整合,推動成功大學對科技社會現象的研究與教學活動。目前積極與醫學院、工學院、博物館與人社中心等相關師資課程與活動合作,以利各種資源整合。

 

附錄 「歷史與科技社會」課程規劃

一、 學分學程發展方向與重點
1.     本學程以歷史學研究為基礎涉入「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針對當代科技社會產生的問題進行跨領域探索。

2.     本學程因師資背景專長,以廣義的生命科學議題為重點領域,以工程技術議題為輔。

3.     本學程與文學院「應用哲學學程」、醫學院「科技、醫療與社會」(STM) 學程,成大博物館與人社中心在知識溝通與公共參與的概念下相互搭配,在關懷主題上嘗試的分工結構如下:

二、 學分學程概況說明
1.        本學程修習課程至少15學分。

2.        本學程課程分為核心課程、延伸課程與進階課程。研究理論、方法,領域知識與案例研究兼顧。

3.        本學程涵蓋研究所課程。

4.        學程教師歷史專任教師4名,歷史系專案1名,歷史系合聘1名,中文系專任1名,台文系專任1名,法律系專任1名,醫學系專任2名,微免所專任1名,系統系專任1名,博物館專任1名,人社中心專案1名,師培/教發中心1名。共16人。教師社群分別已有多年研究、教學與其他學術活動合作經驗,共識與執行力高,有利學程長遠運作。

三、學分學程課程規劃
1.     核心課程:科技史與科技與社會研究(STS)理論與方法之知識課程,必修,不得低於6學分。

2.     延伸課程:深化科技史領域知識 (domain knowledge),必修,三選一,不得低於2學分。

3.     進階課程:廣泛拓展本學程之各項專業,不得低於7學分。

(註:本學程與STM學程正著手規劃共同招生的可行性,若可共同招生,則會調整必修相關科目)

 

本學期預計開設歷史相關課程,共計八門課 (其中有六門新課),分別是:

  1. 大學部課程

近代醫療史導論」 (許宏彬)

「現代科技史」 (區曣中)

「西方科技史:19世紀至今」 (區曣中) (通識,英語授課)

「人與動物關係史」 (李鑑慧)

「公眾史學導論」 (陳恒安)

  1. 研究所課程

分類、測量與標準化專題」 (許宏彬)

近代科學醫學與華人社會」 (劉士永)

公眾歷史的研究與呈現」 (陳恒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