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碩、博士論文獎」得獎公告

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
Taiwan 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 Association

2023年「碩、博士論文獎」

 

「博碩士論文獎」委員會(按姓氏筆劃排列):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李宜澤、成功大學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區曣中、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科學科葉筱凡

收件與資格審查:

2023年度博碩士論文獎於2023年1月6日至2月28日17:00之間收件,收到碩士論文8件、博士論文3件。收件截止後,學會助理彙整稿件及論文資訊,確認參加資格。

初審:

三月,委員在互不干預的前提下,各自初步評估每篇稿件與STS之契合度。

四月上旬,委員召開初審會議,詳細討論、取得共識,淘汰契合度低的稿件。評選標準包含研究主題、與領域文獻之關聯、研究材料與方法、領域貢獻。確定送往外審之名單後,為每一篇入選外審階段的稿件提名適切之外審人選並取得共識。

外審:

四月中旬至七月為外審期。外審邀請流程為學會助理根據外審名單,向外審人選寄發邀請函、徵詢審查意願,若受邀者婉拒,則請益對方是否有推薦人選,並由委員會繼續討論和提名人選。此一邀請步驟重複至每一篇論文均有兩名外審委員為止。此一時期包含與外審協調審查意見回覆期限之彈性的空間。

決審:

八月上旬至中旬,委員會閱讀外審意見,在互不干預的前提下,各自構思決審意見及推薦之名次。

八月下旬召開決審會議,詳細討論得獎與淘汰名單,然後評選最終名次,以分工方式為各篇得獎論文整理與摘錄外審意見,產出評審報告。

 

得獎名單

(依姓名筆畫排序)

 

博士論文 優選獎

廖昱凱   Making Shrimp Economies and Hydro-Social Lives: the Hatchery, the Shrimp Farm, and the Laboratory in the Mekong Delta
指導教授   Jeremy Schmidt and Gavin Bridge
學位   英國杜倫大學 (Durham University)地理系 
評審意見: 廖博士赴越南進行田野研究,從漁民、獸醫師等的經驗和觀點,與近20年政治生態學中東南亞養殖漁業豐碩的研究產生對話。作者在越南超過一年的在地田野調查,不僅深刻掌握在地社會脈絡,也將論文架構所要呈現環境與社會文化互動掌握得相當出色。

本作品帶給對養殖漁業、農業、發展等有興趣的讀者一個新近形成的分析框架:從biosecurity及biocconomics出發,探討科學和產業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臺灣的全球水產養殖發展相關研究並不少,但鮮少將研究觸角伸到海外。對臺灣的STS研究群來說,此作品有助我們進一步發展農漁產業研究的概念及分析框架,將水資源、種苗及科學實驗等納入討論,更全面掌握全球貿易體系下,資本、水下生命體與人的糾纏關係。
問題意識上,作者充分掌握了當代社會科學對自然空間與人類活動交界與互動的看法,以及當代跳脫人類中心的多數種民族誌的概念,從早期文獻中人/物或是人/環境二分的概念轉而呈現物種、環境與社會文化的深刻互動,可說充分回應當代在理論與方法上的趨勢。


經驗發現上,作者扣緊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從以往稻米產地在資本力量以及政府政策下如何轉變成為養殖重鎮,對於蝦的生物特性、湄公河三角洲的環境特性、政府政策與資本型態、從實驗室到生產現場的生產流程等都做了非常清晰的資料收集與理論探討,並結合了實驗室民族誌以及三角洲方法,就蝦的生長流程中各個環節的社會關係來呈現他的「水文社會生活」理論。作者也充分掌握跨國養蝦網絡這個平常難以掌握的現象,就台商以及越南在地社會間的互動做了仔細地勾勒。
綜上,外審委員給予強力推薦,這是值得期待出版為專書的作品。

 

博士論文 佳作獎

王安琪   實踐「善終」:安寧照護的實作、預期工作與專門技能
指導教授   吳嘉苓
學位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評審意見: 本研究以「善終」的安寧照護網絡為主題,並於安寧病房等田野討論其照護實作與相關生命及社會議題。本研究強調從照護實作的觀點,聚焦政府、專業組織、民間組織有關於安寧照護議題的觀點。尤其是安寧團體透過建立照護網絡以及塑造善終敘事,重新建構什麼是文化性適當的死亡。作者分析了臨終照護的制度與⽂化腳本變遷以及醫療現場的臨終照護工作。作者以豐富的資料呈現台灣安寧照護網絡如何被建立,也說明安寧照護如何塑造出受苦及善終的⽂化腳本。在經驗議題上,本研究凸顯當代善終的轉變,以及安寧照護中耗費心力的隱形工作。包括凸顯其中照護與選擇邏輯。也呈現制度安排無法但到實作上的邏輯,以及許多隱形工作,包括對於各種家戶場域或關係的照護可能性。這些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政策參考意義。

 

碩士論文 優選獎

劉湘蓉   重組海洋文明:離岸風電、彰化近沿海漁業與多物種社會世界
指導教授   林宜平
學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
評審意見: 本論文以「社會世界」做為概念框架,梳理臺灣離岸風電社會世界的形成過程,以及其與近沿海漁業社會世界之間的空間競爭與衝突。討論在彰化沿海設置綠能發電設施之爭議背後,所涉及的複雜原因與政治社會經濟互動。本文透過細緻的田野研究,而獲得外界不容易得知的個案細節,呈現實徵層次之原創見解。本論文揭露在地社群在看待再生能源產業進入地方引起擾動時,為何持反對或支持的原因,這在學術上對於理解能源轉型背後的驅力與阻力極為重要,使本論文得以提出超越過往相關研究的觀點。




 

碩士論文 佳作獎

江偉豪   為什麼該這麼蹲?深蹲爭議中的科學知識變遷
指導教授   林宗德
學位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
評審意見: 本論文深入探討健身活動中關於深蹲標準動作的演化史,作者追溯與健身有關運動科學起源,並以深蹲或全蹲是否有害膝蓋或身體其他部位之爭議,細緻爬梳不同社群間對此動作的觀點與立場差異,此外,也解釋不同意見最後如何消弭爭論取得妥協。論文中有清晰的提問,並採取針對論文的分析來回顧自身實驗現場,與既有理論對話,其中牽涉科學知識、身體實作研究、與社群意見爭議研究,富有STS意涵。論文行文通順、論述有理、且在需要處輔以圖片解釋,表達完整詳細,是本紮實的好論文,值得嘉許。